查看原文
其他

《史学史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2024-09-13


 目  录 

中国古代史学

世传谱学:中古谱学世家及其家学特点

陈   鹏

备南北:《吴越春秋》与《南史》《北史》编纂

靳   宝

以史析运:査继佐《罪惟录》史论研究

阚红柳

乾隆朝臣节评价的转变与《续通志》的“贰臣”书写

刘骏勃

中国近现代史学

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

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

左玉河

略论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建构

赵庆云

民国时期姚从吾的史学理论探索

张德明

外国史学

提奥多里特《教会史》的史料来源及其功能探析

邓默晗

“弗劳德病”:科学主义史学的理性缺失

李   勇

海登·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

李   根;周巩固

历史文献学

北宋石谔墓志文研究

陈朝云;杨   丫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附录”

——兼论中国古代书目分类体系的成熟

杨新勋

史林偶拾

《宋史·李涛传》载“郇王十一世孙”考辨

——以两《唐书》墓志对比为中心

张   静

李清《明史杂著》小议

张光华

史学精粹

史学精粹


 内容摘要 


世传谱学:中古谱学世家及其家学特点

陈   鹏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

摘   要: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谱学兴盛,谱学传承也呈现出“家学化”面貌。中古谱学世家,以东晋南朝平阳贾氏、琅邪王氏和唐代河东柳氏三家为代表。这三家谱学传承,各有特点:平阳贾氏谱学,自贾弼之创立以来,累世传学,编撰多种谱牒,成为东晋南朝最典型的谱学世家;南朝琅邪王氏谱学,本自贾氏,然因王氏成员多参“选事”,王氏谱学“助铨序”功能突出,侧重服务现实政治;唐代河东柳氏谱学,则与家传史学相辉映,堪称史学世家之谱学。谱学世家形成,不仅因中古时人重视谱学知识,亦因谱学知识具有专业性,而相关书籍和资料往往在家族内部传承和积累,易于形成“家学”。不同谱学世家的风格特点,则反映了中古谱学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谱学;谱学世家;家学



备南北:《吴越春秋》

与《南史》《北史》编纂

靳   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摘   要:“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是李大师修史设想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编撰思想。李大师欲以内北外南而又备南北的编年体书写形式,编撰一部南北朝史。李延寿继承、发展了其父李大师的修史设想和编撰思想,巧妙地把《史记》与《吴越春秋》在体裁体例方面相融合,采用内北外南而又贯通南北的纪传体书写形式,编撰完成了《南史》《北史》,实现了以备南北的著述之志。可以说,内北外南这一体例,既是李大师、李延寿站在隋唐立场上维护隋唐以北朝为正统的前提下所选择的,又是《吴越春秋》内吴外越的体例特征带给他们的启示和借鉴,二者高度契合。同时,在大一统和天下一家观念影响下,以及在《吴越春秋》通观吴越、总揽内外的编撰思想的启示下,以备南北又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著述旨趣。

关键词:李大师;李延寿;《吴越春秋》;《南史》;《北史》



以史析运:査继佐《罪惟录》史论研究

阚红柳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摘   要:史论是査继佐所撰纪传体明代史书《罪惟录》的一大史学特色,在《罪惟录》一书中,卷前几乎都有总论,卷后及卷中又分别有不同的“论曰”,史论在全书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探究史书结构与内容乃至史家史学思想的重要线索。査继佐借史论表述作为明末清初史家对于时局变换的观点和看法,其中关于明朝的帝运、国运以及当世之人的世运的解析是史论的重要内容,三运相系,可以看出査继佐深受传统儒学与阴阳学的影响。他在主要以天命和德业解释明亡历史原因之外,还注意总结误事朝臣、口舌之故、经济因素等其他细节性因素的历史作用,反映出较为进步的史学观念。

关键词:査继佐;《罪惟录》;史论;运数



乾隆朝臣节评价的转变

与《续通志》的“贰臣”书写

刘骏勃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高宗的一道上谕,标志着清廷对前朝臣节的评价出现了从以顺逆为取舍到以忠义论先后的重要转捩。以此为滥觞,乾隆先后指示编纂了《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和《国史贰臣传》,一褒一贬,以风励当朝臣节。同时,乾隆特别标出的“贰臣”名目与思路也被三通馆仿效施行在《续通志》的编纂中。《续通志·贰臣传》汇辑了由唐至明初七朝“贰臣”,发展了“贰臣”的涵义与标准,通过拣择、分类、考辨、评论等来凸显“贰臣”形象,以契合当朝利用史书纂修巩固统治的现实意图,成为清代“帝王史学”的一种典型形态。

关键词:“贰臣”;《贰臣传》;《续通志》;历史书写



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

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

左玉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摘   要:民国时期的史学理论研究,经历了从输入、移植、介绍西方史学理论到逐渐领悟而尝试建构中国本土化史学理论的过程。它主要是沿着两条路径推进的:一是以西方史学理论著作为蓝本,接受并综合西方近代史学理论而创建中国本土的史学理论;二是用西方史学理论的基本理念来关照中国史学传统,发掘中国传统史学中适合近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因素,进而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民国史学理论研究,深受西方近代实证主义史学思潮影响,以科学化作为史学理论建构的主要目标,努力建构实证主义的科学化史学。科学化的史学研究,重视历史考证和史实求真,致力于历史学的科学化并强调科学方法,将研究重心集中于科学方法论,出现了史学研究的“方法热”。这种“方法热”趋向,既体现为自觉借鉴并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及社会科学方法,更体现为集中探究狭义的史料学方法,即研究实用性的史料考证方法。因此,本土化、科学化和方法热,构成民国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向。

关键词:民国时期;史学理论;本土化;科学化;方法热



略论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建构

赵庆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摘   要:朱谦之在史学理论、历史哲学方面著述颇丰,多有建树,在移植、整合西方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生机主义史观有完全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之言。他虽然强调史学研究中“心智因素重于物质因素”,似与唯物史观针锋相对,但细究起来,他的史学理论建构非但无法绕越唯物史观的存在,且受到唯物史观的启发,始终以唯物史观作为重要参照,从唯物史观中获取思想资源。他强调史家应承担其社会责任,史学研究应有现实关怀,应以“考今”为目的,其所论切中民国史学时弊,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关键词:朱谦之;生机主义史观;唯物史观



民国时期姚从吾的史学理论探索

张德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摘   要:姚从吾曾留学德国,深受德国史学方法影响,在史学理论方面也有深入思考。他在《历史研究法》讲义中,对历史学的性质、作用、研究方法及中国历史学存在的问题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历史资料观上,他重视史源学及史料的鉴别、考证与研究,强调对史料的批评与会通,特别重视对一手史料的使用,并在抗战时期注重搜集抗日史料。他还从历史地理学、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历史进行多维阐释,并向国内大力介绍了德国等欧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动态。姚从吾充分借鉴了西方史学理论方法,并吸收中国传统史学优点,对民国时期史学理论探索作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姚从吾;史学理论;《历史研究法》;历史资料观



提奥多里特《教会史》的

史料来源及其功能探析

邓默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提奥多里特是公元五世纪著名的教会学者,但其史学作品却少有人关注。通过考察其代表作《教会史》,提奥多里特将构建“信仰正统”的历史合法性作为根本的创作目标。他偏爱貌似权威真实的一手史料,以此增强全书叙事的说服力。行文中,他有意取舍和编排多种原始文献,从神学与世俗等不同角度说明了《尼西亚信经》自始至终的正统地位。同时,借助史料原文前后的明确论断,他进一步引导读者强化“正统”与“异端”的善恶对照形象。随着以《尼西亚信经》为基准的教义信条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国教”,提奥多里特也通过书写历史的方式解释了官方信仰,回应了现实中的思想争论。

关键词:提奥多里特;《教会史》;史料;“阿里乌斯争端”



“弗劳德病”:

科学主义史学的理性缺失

李   勇

淮北师范大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摘   要:朗格诺瓦、瑟诺博斯在《史学导论》里,依据弗里曼的观点和费希尔提供的材料,提出“弗劳德病”一词。这一术语随着《史学导论》被译成不同语言而世人皆知。表面上弗里曼以弗劳德史著“不确实”为由猛烈抨击之,从学术理念上代表了科学主义史学的主张;实际上还代表了学术观念之外的与弗劳德政见、宗教观念不同的人们发声,另外多少又体现了他想扳倒潜在的学术对手的愿景。弗里曼批评弗劳德未免以偏概全;朗格诺瓦、瑟诺博斯未对费希尔批评弗劳德之词做出鉴定,就贸然吸纳其错误的举例,同时舍去对自己观点不利的说法,这些都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关键词:“弗劳德病”;弗里曼;《史学导论》;浪漫主义;科学主义



海登·怀特的“中间语态”理论

及其对历史书写的启发

李   根;周巩固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海登·怀特于1990年提出历史书写应该借鉴现代主义文学的写法,运用一种自我解构式的中间语态书写。在这种写法中,作者除了讲述历史,还要把作者书写历史的过程也作为讲述对象,呈现一种“作者内在于写作之中”的状态。怀特认为这种写法尤其适用于史料说法不一、真相难辨的历史事件书写。历史以解构性的中间语态书写,将使作者主导叙事的权威性和叙事脉络的连贯性被削弱,使过去与当下呈现为一种意义互动的关系。怀特的中间语态有其相对主义预设,但其表现复杂历史事件的写法对当代史的书写有所启发,它适合20世纪以来史料海量化、影音化的趋势,以及读者更深入了解历史复杂性的诉求。

关键词:海登·怀特;现代主义;中间语态;历史书写



北宋石谔墓志文研究

陈朝云;杨   丫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北宋武臣之后石谔墓志现存于河南省新郑市博物馆,墓志系统记载了石谔的为官经历、家庭关系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墓志文记载了石谔“引经传情”的司法理念,揭露了北宋中后期朝廷在司法方面存在的引例取旨、赦宥贪官等问题,展示了石谔作为刑部官员把自己惩治贪官、宽贷灾民、宽贷奴婢的主张化为朝廷政策的过程。其中“引经传情”的思想主张、宽贷奴婢的政策未见史书记载,值得重视。墓志文所载石谔任职地方的经历,反映了北宋社会黑恶势力犯罪猖獗、民众“善讼”“事巫诅”“子生不举”、路有遗骸等社会问题,揭示了石谔治理地方的才干和智慧。石谔墓志还可补充宋夏、宋辽交聘以及墓志撰者张叔夜史事之阙。

关键词:北宋;石谔;张叔夜;墓志研究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附录”

——兼论中国古代书目分类体系的成熟

杨新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图书分类是古代书目的结构体系,与图书分类相关的还有某些类目之后的“附录”,前人很少谈及。《四库全书总目》在18处设置了附录,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共41种书。附录较早出现在上海图书馆藏的《总目》稿本,之后才发展完善。附录之例应始于《总目》经部易类之后所附的易纬八种,《总目》所设既有小类附录,也包含某类或子目之后的一种两种书,大多是馆臣新的归纳,体例完善,内容全面。这意味附录至《总目》已突破了传统书目设置附录仅限于小类的藩篱,具备了完善的内容和体例,达到了理论自觉,成为古代书目分类体系成熟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总目》;上图稿本;易纬;附录



排版:金嵌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学史研究编辑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